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特别关注>物理考试中的实验题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26日 11:01)

  CCTV.com消息:主持人胜春: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继续收看《当代教育》系列节目《高考大咨询》。在今天我们节目开始之前,还是让大家认识一下我们请到的两位嘉宾。贾老师和洪老师,你们好!咱们又一次来到演播室为大家对物理方面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咨询。在上一期我们已经跟大家预报了,今天我们聊的是物理题当中的实验题。

  嘉宾:一说到实验题,很多考生可能也有点犯怵。我们觉得有点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呢,实验是我们的弱项,我们历来就是我们物理教学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实验上是稍微弱一些。这是我们现实,所以实验得分比较差一点。另一方面呢,就是近年来特别是现在考理科综合以后,它的考试说明说的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把设计实验放在前头,把设计实验放在前头,所以现在的考题呀,说完完全全跟我们上课的时候做那个实验一模一样,这样的题我不敢说一个没有,但是非常少见了。

  主持人胜春:这个文字上的变化,这个设计放在前面,它体现出什么东西呢?

  嘉宾:它不光是文字变化,它实际上是命题的思想,就说我现在要考的是你对这个实验是不是真懂了,真会了。

  主持人胜春:所以它往往有些变化,在你原来的基础上,但是跟你原来的不一样,那么因为一些变化本来实验就是弱项,你再一变学生就更不适应了。我觉得是不是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嘉宾:对。一个是考对实验是否理解、是否明白,另外它通过这个实验题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你能不能从学了一些规定的实验之后,能用这个原理、方法、器材,去解决新问题,现在把这个考核的这个着眼点放在设计和完成实验,考察创新能力上,很多学生不太适应。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实践精神,就是我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是最明显的实际问题了。实验问题就是实际问题。

  主持人胜春: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实验题考生应该怎么准备才合适呢?

  嘉宾:我觉得仅仅把规定的实验会做了,会处理数据了,那不行,还不够。不够,还要有比较深的理解。中学现在规定实验是14个,这14个实验呢,这是老教材,新教材多一些,老教材14个,新教材多一些是19个。这些实验里头说破了都是测量,你好比说测量加速度,测量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这答案是测量。那验证性实验呢?好比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际还是测量你得的测量力呀,测量加速度呀,你验证机械能守恒呀,你能测出它机械能减少多少,它动能增加多少,所以说破中学实验,就是学的测量,很多考生也认识到这一点,一说考实验就是考测量。

  主持人胜春:那么这测量分为几种呢?是不是可以分成两大类?

  嘉宾:从方法上,一类就叫直接测量,所谓直接测量呢,就是我通过这测量就直接读出数来了。你比如说天平称质量,拿这个卡尺呀,千分尺呀测这个长度,拿这个多用表,比如说测电阻、测电流、电压这都是直接就读出数来,所以把这个叫做直接测量。还有一种,那就是间接测量,就是说我不能直接读出数来,而是我要测出另外的量,然后通过某一个公式,这公式里边儿有我要求的那个量,我能把它算出来,你比如说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我不可能说一下就读重力加速度来,那我需要测摆长啊,测周期呀,测出来,然后我再通过计算。

  所以要从道理上,从大的方面说,是不是可以分成这么两大类吧。所谓考测量呀,只有两路考法,一路考法就是那个它规定的那些仪器的使用读数,这种题考的不少,但是现在学生觉得最困难还不是这种题,主要是设计实验的问题。这个设计实验呢,实际都是(考)间接测量,让你设计一个方案,把某一个量测出来,因此间接测量是考试的重点或者难点,一个学生现在不考那个,或者很少考,那个规定实验本身,所以要想考好,实验多得分,必须对测量的原理非常了解,特别的对间接测量的原理得非常理解。

  主持人胜春:其实在我们采访的过程当中,很多考生也强调这一点,就是说考测量本身,直接测量我们并不怕,其实我们就怕的是考这个间接测量。

  嘉宾:所谓间接测量,就是说我们学过的这些公式里面有我这个能测的量,要测的这个量,这是第一;第二其它那些量得能测出来,有这两个条件,那我就然后公式一变形,我不就能算出来了吗?那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比如说我要测重力加速度,因为重力加速度是很重要的一个量,测重量加速度,那么哪些公式里有重力加速度呢,

  比如自由落体,H等于二分之一JT方,那里有(重力加速度)那我就说这个H能不能测出来,T能不能测出来?实验得结合实际呀。我就拿一个石子就这么一扔,这H是可以测出来,是吧?我们量吧,但是这个时间它太短、太短,我要是用我们这个表,这个停表或者叫秒表,我这么掐那误差就太大了。学生按这个秒表,这一起一停这误差常常就比0。2秒要大,可是我们现在通常能测的这个高度又比较短、比较低,时间都比较短,所以误差太大了。你要是太高了呢,太高了,空气阻力又不能忽略,还是不行。所以这个方法呢,应该说一般说不行。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行,你要是有那个光电计时器,我能够测出来,那不是也行吗。那是要看你用什么仪器,就用我们普通这个停表,这秒表就不行。还有什么(公式),还有(重力加速度),有那个单摆周期公式,(T等于派根号下)L除以J,那里面有。那我只要测出来这个L摆长和这个周期T,这个能测,所以为什么单摆能测它(重力加速度)呢?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凡事如果说碰到新的(题),我就是这样一个思路,我要测这个物理量,哪几个公式里有,然后这个公式里头其它的物理量有哪几个,用我这些仪器能测出来,那我就能测,大体上说就这么一个道理。

  嘉宾:设计一个实验,它就让你测某一个量就是像洪老师所说的,那你只需要找到一个含有这个量的公式,然后测出公式中的其它量算出这个待测量,你就根据你选择这个公式确定了测哪些量,需要用哪些工具,大致取值在什么范围,误差有多大,有什么注意事项,就这么分析,我们说整个高中物理学的间接测量基本上学的就这么个思路。如果这个明白了,那么再设计实验才有基础心中才有数,就不害怕设计实验了。

  主持人胜春:那比如说,在这个设计实验的过程,一个新的实验方案的时候,在往年的考卷中,我们考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哪儿呢?

  嘉宾:测量主要有个精度问题,就是怎么测量更精确一些,往往在实验题当中提出一些要提高测量精度的问题,有些学生就乱弹琴,实际上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学阶段也是有很有规律可寻的。中学学过的。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大致有四个,一个方法就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我多测几个,取一个平均值,这个方法能够减少随机误差,或者偶然误差。

  嘉宾:对,偶然误差。这算是一手,你好比说吧,咱们测那个电阻率,测那个导线的直径,我用螺旋测微器测,我不能只测一个地方,这样误差太大了,我测三次、测五次,取平均值,那么我这个导线直径的测量准确度就高了,这是一手。第二手就是改进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够改进减少系统误差。一般来讲,把直接测量改成间接测量,它误差就小,同样间接测量我换上比较好的方法,它测量的结果就好一些。你好比测电阻,用伏安法就不如电桥法,我只要能改进这个方法就好,或者我换用比较好的仪器,它的效果也好。这是第二个方法,叫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第三个方法就是增大这个被测量,因为一次测量的误差,好比我们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的东西,它的误差是最小的,那么这个误差是不改的,但是如果我被测量很大呢,我的相对误差就小。第四手呢,就是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就是图象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误差最小,这几点考生必须明白,就知道让你提高测量精度的时候,你得知道从哪儿下手,能这样自觉地进行思考,那么这种问题就不太怕了。

  主持人胜春:在这个高考当中呀,这个物理这个学科呀,这个实验题两位老师觉得还有哪些要告诉我们应届考生的呢?

  嘉宾:学生最怕的是设计电路,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这个学生最怕。还有选择仪器,这是既是考试热点,也是考试难点,也是学生最怕的地方。

  主持人胜春:那怎么才让大家不怕呢?两位老师有没有什么高招告诉大家。

  嘉宾:实际测电阻呀,还是咱们那个老话,一开始就是说从原理上、从方法上,我有哪些方法测电阻,我心里有数,我大概那么给统计、统计吧。可能有这么几种方法,一个就是直接测量、欧姆表法,刚才贾老师说了,这个快但是不太准,粗测,所以一般用在粗测这个也应该会,这是一 。伏安法,这我们课上经常学的,伏安法也有误差,是吧?但是呢如果仪器精,再选择合适那么误差相对小得多,还有几种比如替代法、比较法,还有什么半知法等等,就是把这些方法我们都弄明白了,然后根据这个考题说这个题目你给我的仪器,我能用什么方法,我就用什么方法,这样心里就不慌了。那当然还涉及到仪器的选择,这贾老师很有经验了。

  嘉宾:就是刚才洪老师讲,如果你知道测电阻有这么多方法,那么就思路就开阔了。但要具体设计一个实验,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堆这个电学实验,第一个是选电路,你是用分压呢?还是用限流,第二个电表的接法,是安培表内接呢?还是安培表外接?还有那个表,它常常给你几个表让你选,这个表的量程选大量程,选小量程,多大量程合适,这也是个问题。给了几个变阻器,我选哪个变阻器合适,那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去一个一个去解决。

  主持人胜春: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积攒的这些经验,包括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给我们电视机前的应届考生。那对于那些到目前为止对物理心里还有点没底的“打鼓”的这些考生,两位老师用简短的话会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嘉宾: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尽管现在考试考的不是规定实验本身,常常有些变化,但是它变化的根本还是规定的实验和规定的仪器,所以建议同学们还是努力地在这规定实验和规定的仪器上下工夫,多下工夫,把它真搞懂了,弄明白了,就能应付变化了。如果根上烂了,你不明白,那你就不行了。

  主持人胜春:好,谢谢贾老师!洪老师呢?

  嘉宾:要我说呢,在原理和方法上下工夫,我觉得有些同学,他是死背,就是这个实验,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他把它背的很清楚,但是题目一变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们这个复习呢不是说背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而是要背为什么第一步得这么做、为什么第二步得这么做,不这样行不行,当你把这些道理都搞明白了,那它是怎么变你就都会了。

  主持人胜春:好,那么在这里我再次感谢贾老师和洪老师,把自己多年的这个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些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包括一些答题的技巧告诉我们电视机前的应届考生。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我们今天的节目能对我们电视机前的考生,在高考的考试和复习阶段能够真正有所帮助。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咱们下期节目再会。

责编:英子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